? 性无码专区无码视频在线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强行征服邻居人妻hd高清,国产极品白嫩高潮,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午夜无码,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无码不卡免费AV片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二

方在慶談電影《奧本海默》:歷史要比電影復雜得多

2023/09/01
導讀
“奧本海默事件表明,科學、科學家跟政治關系非常復雜,實際上科學家在這個過程當中處于一種兩難境地?!?最近,電影《奧本海默》在國內(nèi)上映,《賽先生》和科學史研究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聊了聊。

J._Robert_Oppenheimer_at_the_Guest_Lodge,_Oak_Ridge,_in_1946_4



陳曉雪 | 撰文

  

 

方在慶 | 嘉賓


1920年代,物理學的天空群星閃耀,一個哥廷根,一個哥本哈根,科學家在那里的生活舒適而自在,卻做出了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量子力學橫空出世,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1926年夏,奧本海默出現(xiàn)在哥廷根,直接參與了量子物理學早期的工作。年輕的他遇到了熱情耐心的導師馬克斯·玻恩,身邊還有一群為量子力學這座大廈打下最為重要地基的年輕人,如海森伯、泡利、約爾當?shù)?。奧本海默頭腦活躍、善于抓住問題的核心,很快就掌握了量子力學的本質,并為它的完善添磚加瓦。他與導師玻恩共同提出的“玻恩-奧本海默近似”,極大地降低了量子力學處理的難度,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9個月之后,當他拿到博士學位,從歐洲回到美國時,已經(jīng)是掌握最新知識前沿、有著遠大前程的年輕物理學家。

毫無疑問,在奧本海默的成長經(jīng)歷中,在哥廷根不到一年的時間,是富有激情而成果卓著的,他感受到了處于科學中心靈感的火花四濺的興奮,也對于自己能夠做真正的物理學研究的天資和熱情而信心滿滿。

而十幾年之后,到了核物理學時代,一個舉世震驚的成果就是原子彈的爆炸。這次,奧本海默不再是這一歷史性事件的見證者,而是成為了它的參與者、領導者。

1942年10月,38歲的奧本海默被任命為美國研制原子彈的秘密項目“曼哈頓計劃”的科學主管。他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這一計劃的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讓后者相信沒有比自己更好的人選。

在這樣一個需要高度協(xié)調(diào)的位置,他展現(xiàn)出對于科學、技術和工程等多個領域非凡的理解能力,并且總是能抓住問題的核心,聽從不同人的建議,然后找出解決辦法,并且能夠在軍方保密與學術交流之間實現(xiàn)平衡。最重要的是,他帶領曼哈頓計劃實現(xiàn)了它的使命,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內(nèi),研制出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曼哈頓計劃之后,奧本海默成為美國的明星人物,也成為了美國科學界的代言人。

但是,當作為原子能委員會顧問的他反對美蘇軍備競賽、特別是公開反對美國軍方研制更具破壞力的氫彈后,他被視為可疑分子,曾經(jīng)與左翼和共產(chǎn)黨員來往的歷史被重新翻了出來,成為政治對手聯(lián)合起來攻擊他的黑料,甚至連他反對氫彈計劃的意見,也遭到了指控。

1954年6月29日,在歷經(jīng)半年的指控、聽證會之后,原子能委員會在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到期的前一天撤銷了他的安全許可,雖然記錄并沒有顯示他做了任何違背美國利益或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也沒有顯示他曾經(jīng)加入過共產(chǎn)黨。

但是,在當時麥卡錫主義的“紅色恐慌”之下,一個“可疑分子”的名聲,就足以在整個公眾層面摧毀奧本海默的聲譽。

“他在聽證會上所遭受的苦難,產(chǎn)生了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原來知識分子對科學政策是積極進言的,但是奧本海默事件之后,使得知識分子對提出異議噤若寒蟬。因此導致在重大的科學政策決策方面,知識分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大部分的決策都是由政治家做出來的。”科學史研究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告訴《賽先生》。

方在慶是物理學背景出身,后研究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尤其專注于愛因斯坦和德國科學與文化的研究。對于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事件之一“曼哈頓計劃”與奧本海默案,他也關注頗多。(相關鏈接:重審“奧本海默事件”:20世紀美國的最大冤案之一

奧本海默案在美國科學界引發(fā)地震級反應。282名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聯(lián)名致信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施特勞斯,美國一千余位科學家請愿抗議這一裁決。

之后,許多歷史學家都對奧本海默案進行了研究。最近諾蘭導演的電影《奧本海默》,將奧本海默案搬上了大熒幕,該片是基于普利策獎獲獎作品、凱·伯德(Kai Bird)與馬丁·J. 舍溫伯德(Martin J. Sherwin)合著的《奧本海默傳》(又譯作《美國普羅米修斯:J·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拍攝的。

“電影是對奧本海默、曼哈頓計劃及奧本海默事件很好的宣傳。但我覺得再好的電影和事實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在觀看《奧本海默》電影之后,方在慶接受《賽先生》訪談,從科學史的角度聊了聊他的觀影感受,以及為什么要關注奧本海默事件。

出于篇幅和清晰性的考慮,本文有編輯。


方在慶


科學史研究者方在慶


奧本海默的歷史地位:獨特而復雜


賽先生奧本海默作為科學主管領導了曼哈頓計劃,但他生前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如何看待奧本海默的歷史地位?

方在慶:關于奧本海默的歷史地位,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一個是獨特,另一個是復雜。

他在科學方面的貢獻,在曼哈頓計劃中的領導作用,以及他對社會、對科學界,包括倫理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

奧本海默是一流的物理學家,他在理論天文學、核物理、光譜學和量子場論等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他預測中子、介子和中子星的存在,后來都被證實。奧本海默引用率最高的論文,是他和學生哈特蘭·史奈德(Hartland Sweet Snyder)在1939年發(fā)表的《論持續(xù)不停的引力相吸》。這篇文章預測了黑洞的存在,盡管他們當時沒有用“黑洞”這個詞。

奧本海默思維敏捷,常有奇思妙想存在。他的缺點在于沒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堅持下去,而且他在數(shù)學計算方面并不細心。批評他的人認為他“坐不了冷板凳”(kein Sitzfleisch)。他從來沒有寫過長論文。正如默里·蓋爾曼(Murray Gell-Mann)所說的,“他的工作成果是由一個個短小精湛的聰明點子所組成的。不過他能夠激勵別人,影響深遠。”他三次被提名諾貝爾獎,但都沒有獲獎。這里面的因素比較復雜。作為科學家,我覺得他即使沒有得諾貝爾獎,也算是一流的科學家,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把現(xiàn)有的科學知識轉變成現(xiàn)實世界里面的原子彈,這個挑戰(zhàn)是非常大的。

他的協(xié)調(diào)和管理能力堪稱一流。在曼哈頓計劃期間,他是領導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科學主管,協(xié)調(diào)物理、化學、冶金、爆破等等各方面的人才,他在如何促進頂尖科學家之間、頂尖科學家和頂尖工程師之間的合作,是下足了功夫的,特別難得。

他也引發(fā)了我們對于和平問題的思考,思考使用原子武器造成的道德困境。他呼吁要對核武器進行控制,和平利用原子能,讓政界和公眾意識到核武器可能造成整個人類毀滅這種潛在的可能性,所以他旗幟鮮明地反對研制氫彈,實際上這違背了美國政府和美國軍方的意見。但這個人好像就沒有察覺到當時整個情況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了,他還在堅持自己的主張,這需要相當大的道德勇氣,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相當天真。

最后,他在原子能委員會聽證會上所遭受的苦難,產(chǎn)生了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原來知識分子對科學政策是積極進言的,但是奧本海默事件之后,使得知識分子對提出異議噤若寒蟬。因此導致在重大的科學政策決策方面,知識分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大部分的決策都是由政治家做出來的。

面對險惡的處境,奧本海默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說奧本海默在歷史上的地位很復雜,也非常獨特。

賽先生:為什么是奧本海默被稱為原子彈之父,而不是其他人?比如負責整個曼哈頓計劃的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實際上奧本海默還是格羅夫斯選的。

方在慶:我覺得這更多是從科學方面考慮的,因為制造原子彈首先是一個科學、技術和工程的問題,科學家、技術人才、工程人員才是整個曼哈頓計劃的核心。而格羅夫斯主要是代表軍方的一個行政管理者,作為軍事方面的負責人、行政長官,負責項目的后勤和管理協(xié)調(diào)。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說為什么是奧本海默擔任原子彈計劃的科學主管?雖然他沒有拿諾貝爾獎,但在當時的美國,他已經(jīng)是非常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從歐洲學習回來以后,基本上是掌握了最新的物理前沿,尤其是把量子力學介紹到了美國。所以他在理論修養(yǎng)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 他是一個全面性的人才,原子彈涉及的所有技術和理論,問題的實質在哪里,他都能夠清楚了解,并找到癥結所在。

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對于原子彈在科學上沒有貢獻,但是你仔細看的話,《奧本海默傳》這本書里談的東西確實也不多,但還有別的一些書里面談到,其實奧本海默在原子彈最后成功爆炸這個問題上,是有重要貢獻的。整個原子彈工程是從如何濃縮鈾-235開始的。鈾-235在整個天然鈾的同位素里面,只占0.7%,其他都是鈾-238,把這0.7%提煉出來是相當困難和復雜的。最容易想到的離心分離法并未取得成效,后來采取了電磁分離法、氣體擴散法和熱擴散法,這些方法都取得了有效進展,在曼哈頓計劃中得到了實際應用,但極為費時費力。另外,如何能夠成功地引爆原子彈,有幾種不同的方案,槍式法,內(nèi)爆法,這里面的問題重重,經(jīng)歷過許多曲折反復,最終到底選擇哪個方案,奧本海默實際上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的。

參加原子彈工程的物理學家很多,很多還都是頂尖的科學家,奧本海默能夠與他們進行非常有效的溝通,讓這些科學家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茖W家最看重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名譽的問題,優(yōu)先權的問題。這個思想是誰先得出來的,誰最終得到了認可,這是最重要的。在一幫頂尖級的科學家當中,每個人都是這種想法,而最后讓所有這些人服氣,說明奧本海默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領導者、激勵者和溝通者。

賽先生:格羅夫斯和奧本海默在曼哈頓計劃中是什么樣的關系?

方在慶:格羅夫斯是一個執(zhí)行命令非常好、讓目標達成的人。五角大樓就是他帶領人建起來的。他建五角大樓成名了以后,就想急流勇退了,去海外發(fā)展。但是一紙命令下來,讓他負責曼哈頓計劃,那就沒辦法了。曼哈頓計劃之后,他就隱退了,后來轉入到商業(yè)領域,做得也很成功。

格羅夫斯是西點軍校畢業(yè)的,體重可以說是奧本海默的兩倍,性格粗魯、雷厲風行,他與奧本海默敏感、細膩的性格完全不同,教養(yǎng)和文化也完全不同。但就是這樣的兩個人,能夠在一起,最后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我覺得他們中間有一種很強烈的化學反應。盡管性格完全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種聯(lián)系,這就是各自的雄心壯志,也可以說是“野心”(ambition):他們都迫切地想要做同一件事,并在這件事上取得成功。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對方身上看到了實現(xiàn)自己雄心壯志的手段。格羅夫斯真正決定用奧本海默,實際上是他們在1942年10月坐火車過程中的一路交談,他發(fā)現(xiàn)奧本海默不光懂他自己的領域,其他的方面也很懂,“除了體育以外,他什么都懂?!?/span>

格羅夫斯對奧本海默很信任。他對奧本海默年輕時參加共產(chǎn)黨的外圍活動很清楚,但還是力排眾議推舉了奧本海默。后來在奧本海默在參加曼哈頓計劃之后,有一個朋友希利瓦埃,向奧本海默轉達有人想打聽伯克利實驗室的信息的事情。奧本海默自己拒絕了,但直到8個月之后才向安全官員提及這次談話,而且在提及時還撒了一些謊。格羅夫斯知道后,直罵他太天真,但理解他之所以這么做,就像美國許多年輕人一樣,做過一些蠢事,但不愿意出賣朋友的做法,就這么輕描淡寫地過去了。但為了防止此事件繼續(xù)發(fā)酵,格羅夫斯將負責此事的安全官員調(diào)往歐洲。他們都沒有料到,與安全官員的談話,被秘密錄音了,后來被用作“證據(jù)”。這是后話,先不提。

基于這種信任,他們之間組成了一種看似最不可能,實卻最佳的合作方式。格羅夫斯夠通過奧本海默把自己的意志貫徹下去,奧本海默也能通過格羅夫斯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這樣的化學反應很有意思。格羅夫斯后來也寫了一本書:《現(xiàn)在可以說了》(Now it can be told),把他在曼哈頓計劃當中的整個活動都記錄下來了。

賽先生:奧本海默在曼哈頓計劃之后,為什么沒有繼續(xù)再做基礎研究了?

方在慶:其實奧本海默在曼哈頓計劃中就沒做什么基礎研究了,他的研究大部分還是在做曼哈頓計劃之前做的。往前推的話,就是他二十啷當歲,三十多歲的時候,那是一個人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為什么量子物理學叫做“男孩子們的物理學”,因為做出主要貢獻的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包括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等人在內(nèi)。

奧本海默來到洛斯阿拉莫斯的時候,是1943年,39歲,已經(jīng)過了創(chuàng)造力的高峰時期了。離開洛斯阿拉莫斯之后,他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院長,曾經(jīng)也萌發(fā)了再從事科學研究的想法。他的手下一個叫弗里曼·戴森的物理學家告訴他,已經(jīng)不可能了,你就別做夢了,不要做了,你已經(jīng)沒有創(chuàng)造力了。他自己后來聽從了戴森的話,就放棄了,因為確實已經(jīng)跟不上了。

所以,他在曼哈頓計劃之后,主要是作為科學界的代言人,跟政府打交道,為政府提供咨詢建議。比方說原子能委員會的工作。由于他的巨大社會威望,從杜魯門到艾森豪威爾,最初對他還是相當禮遇的,但由于他堅持反對研制氫彈,讓軍方和美國政府非常難堪,就開始想辦法讓他禁聲了。但是一般人沒有看出這些變化,只有極少部分政府內(nèi)部人知道。奧本海默也過分相信自己,不知道這種變化。他也很享受為政府提供建議。這里面多少有點權力的味道,他已經(jīng)嘗到了,雖然不是像真正的政府的權力,但是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權力。

“袋鼠法庭”為何得以發(fā)生?

賽先生:1954年6月29日,原子能委員會在聽證會之后認定奧本海默是一個危險分子,撤銷了他作為原子能委員會顧問的安全許可。但在此之前,他是如何深陷危險之中,開始被調(diào)查的?

方在慶: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實對奧本海默的調(diào)查一開始就有。在他沒還擔任曼哈頓計劃科學主管之前,就已經(jīng)在調(diào)查他了,而且整個曼哈頓計劃過程中,他的所有的電話都是被監(jiān)聽的,包括他離開了洛斯阿拉莫斯之后,他在普林斯頓的所有活動都是被監(jiān)控的,他丟的垃圾也是被檢查的。

所以調(diào)查一直在做,但是調(diào)查變得緊張起來,我覺得他對氫彈的公開反對可能是一個導火索,因為這件事情讓政府高層和軍方特別惱火。他的過去本身就已經(jīng)有很多檔案在那兒了,這些檔案格羅夫斯在找曼哈頓計劃的科學主管時都看過,看完了覺得沒有問題。但麥卡錫主義猖獗之后,美國國內(nèi)的紅色恐慌氣氛越來越嚴重了,嚴重到只要你跟左派有聯(lián)系,如果你是共產(chǎn)黨員,馬上就沒有工作了。奧本海默的好多學生是共產(chǎn)黨員,之后就沒有工作了。他的弟弟也是共產(chǎn)黨員,也被大學解雇了。

W. L. 博登的出現(xiàn),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他是氫彈研究的支持者,曾經(jīng)在國會的原子能聯(lián)合委員會任職。原子能委員會的主席劉易斯·斯特勞斯想要整垮奧本海默,所以抓住了博登寄給原子能委員會的檢舉信,給他開放原子能委員會關于奧本海默的檔案。博登在檔案里面發(fā)現(xiàn)了奧本海默自己在不同時期的證詞之間的前后矛盾,這就給他的麻煩埋下了種子。后來博登就寫信給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局長埃德加·胡佛舉報奧本海默,艾森豪威爾不得不決定完全禁止奧本海默接觸任何敏感或機密信息。

賽先生:實際上艾森豪威爾當時清楚奧本海默很可能是惡意誹謗的受害者,但還是作出了這個決定。

方在慶:是的,艾森豪威爾的命令下了之后,原子能委員會開始調(diào)查奧本海默,中止了他的安全許可,開內(nèi)部聽證會。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

賽先生:安全許可這么重要嗎?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奧本海默可以不參加嗎?愛因斯坦還勸過他沒必要參加?

方在慶:原來奧本海默是有接觸到機密文件的Q級安全許可的,這是一種象征,一種榮譽的象征,說明深受政府的信任。而且政府原來真的是會把跟原子能有關的事務交給科學家們來做,奧本海默等科學家是起了作用的。但后來,科學家的作用更多是象征性的,美國目前有9200人擁有Q級的安全許可。

是不是要參加聽證會,支持和反對的看法都有,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主觀的問題,就看你怎么看。

就奧本海默自己,這里面涉及到個人的榮譽,還有道德感等其他因素。

根據(jù)奧本海默的設想,他參加聽證會的話,當然是可以自證清白的,假設聽證會是公開透明的話,對吧?通過聽證會,他就可以表明他們的指控是錯誤的,能為自己辯護。這當然好了對不對?

奧本海默是愛國的,所以不存在任何對美國忠誠不忠誠的問題。實際上對美國忠誠的問題,聽證會最后還是肯定他的。

而且,他也有責任感,他認為應該對自己的行動負責,尤其他是整個曼哈頓計劃的科學主管,沒有任何逃避的可能性。

再有一個,我覺得他有點過于天真了,他認為僅憑他的巨大社會影響,就能夠對抗當時整個的麥卡錫主義的氛圍。他對當時因冷戰(zhàn)導致的紅色恐慌,完全認識不足。按照他的認知,這是一個真正的法庭,肯定是能自證清白。

賽先生:回過頭來看,實際上他錯了。

方在慶:回過頭來看當然是不對的,因為整個程序不公正。整個調(diào)查是出于一種政治動機,就是要搞黑搞臭他,讓他最后名譽受損。我們中國人講這就是冤假錯案,美國人用的一個詞叫kangaroo court,就是“袋鼠法庭”,一個先入為主、把你引誘進去的審判。

電影在聽證會上花了很多心思,也是最有看頭的,包括檢察官怎么誘導他,怎么能夠讓他來自己證明自己是個傻瓜,實際上更加彰顯了他作為一個犧牲品、殉道者的角色。

最后奧本海默自己說了句,我是個傻瓜,這就是他們要達到這個效果,通過自己的語言來羞辱自己。

如果奧本海默從一開始就了解這種程序的不公正,聽證會背后的動機的話,當然就不應該參加??墒钦l能知道這個呢?

賽先生:所以和對手相比,他在政治上還是比較天真的。

方在慶:他比較天真,但是我個人覺得奧本海默整個形象之所以豐滿,最后被歷史記住,還要“感謝”聽證會,這個聽證會真正讓他青史留名了。應該說,奧本海默的一生,如果只有曼哈頓計劃的話,應該不是一個完整的形象。

這就是事物的兩面,它的悲劇色彩就在這兒。他出席聽證會,在某種意義上,在這么大的暴風雨之下,這種惡劣的氣氛下,他能夠挺身而出,本身就是一種反抗精神。

賽先生奧本海默本來是科學界的代言人,當他接受原子能委員會的安全調(diào)查,參加內(nèi)部聽證會,科學家群體的反應是什么?

方在慶:科學家群體里面可以說是分裂的。絕大部分覺得他是很冤的,許多人站出來支持他。電影里面也講了,比方說萬尼瓦爾·布什,當他聽說到斯特勞斯要對奧本海默下手后,親自跑到斯特勞斯的辦公室當面質問他,說這是“極大的不公”,如果斯特勞斯繼續(xù)追究此事,“必定會自取其辱”。但斯特勞斯一意孤行,堅持開聽證會。布什為此專門到場作證,說他也反對過氫彈,要查反氫彈的人先查他。奧本海默的朋友,核磁共振的發(fā)明者 I. 拉比也到場表達對奧本海默的支持。

但是也有一些人,比方說泰勒,就很糟糕,他的證詞正是斯特勞斯等人所需要的,對奧本海默非常不利。當然,他也因此后來被科學界孤立。他一開始對奧本海默是很推崇的,在洛斯阿拉莫斯時,泰勒覺得原子彈威力太小了,一開始就應該搞氫彈,被大家嘲笑。實際上氫彈要爆炸的話,首先必須利用核裂變裝置爆炸能量引發(fā)氘、氚等輕核的自持聚變反應,才有可能瞬時釋放巨大能量。也就是說,先要把原子彈爆炸(裂變)的機理搞清楚,才能做出氫彈。但是奧本海默當時還是容忍了他,讓他繼續(x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還有勞倫斯。勞倫斯本來也要去聽證會上去作證,當然是不利于奧本海默的證詞,雖然他們倆是同事。但是勞倫斯后來臨陣脫逃了,說因為結腸炎犯了,但是這個是在拉比的勸說后才發(fā)生的,不然的話他就去了。

后來有人專門把奧本海默、勞倫斯、泰勒三個人做了一個比較,寫了本書,認為在整個原子彈研制的過程,要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在里面相互斗爭,相互角力,缺一不可,大家其實都對整個過程做出了貢獻。

現(xiàn)在如果把奧本海默作為一個單獨的英雄,一個特別正面的,除了他其他人都不行的一種形象,我覺得跟歷史也是不符的。實際上,那些反對你的人,其實是真正成就了你,只有這些反對的人還在,你就要改進它,完善它,如果沒有人監(jiān)督你,沒有人反對你,沒有人跟你有不同的看法,你就看不到其他的方面了。中國俗語講,不是冤家不碰頭,冤家時時刻刻在這里,這是你逃不脫的人生的使命。

科學界支持奧本海默的人是絕大多數(shù)。奧本海默對科學的貢獻,在曼哈頓計劃中的領導作用,對國家的獻身精神,忠誠度都是無可置疑的,沒有任何可以說的。這樣的民族英雄還要受迫害,天理不容啊。相信這是絕大部分人的想法。奧本海默本身就很瘦,從沒有超過53公斤,在曼哈頓計劃不到三年的期間,他瘦了十幾斤了,光從這一點上,他是無可厚非的。大部分有良知的科學家都認可奧本海默的貢獻,他對美國的熱愛。

所以對于奧本海默遭到的迫害,當然要提出抗議、公開聲援了,對不對?包括愛因斯坦在內(nèi),當然也包括許多著名學者,都對斯特勞斯背后的政治動機進行批判。

賽先生:奧本海默案本身是一個悲劇,但是聽證會的記錄最后解密,后人能夠從歷史學家的研究中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我們現(xiàn)在能夠通過電影或者書看到這個故事,也是很讓人感慨。

方在慶:這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教材。奧本海默事件表明,科學、科學家跟政治關系非常復雜,實際上科學家在這個過程當中處于一種兩難境地。

從源頭上講,科學就是追求真理,應該講真話,在整個與科學相關的決策過程當中,應該聽取科學家的意見。但是奧本海默事件,其實給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啟示,之后大部分科學家都不敢講真話了??傆幸恍┤舜蛑鴩野踩钠焯枺瑢茖W進行干擾,讓科學家不敢講真話。在這個案子中,美國的政治掛帥可以說到了極致,到了走極端的情況,結果就是噤若寒蟬。

今天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斷重演,比如中國科學家被指控竊取美國的知識產(chǎn)權,其中一些案子完全是無中生有。所以奧本海默的事件能夠有一個這么詳細的記載,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李文和事件,其實許多調(diào)查都是先定了罪名,最后又撤銷,但是為了國家的面子,其中某一條是不撤銷的,只要你認罪,就跟你和解,甚至也可以給賠償。事后看來,完完全全是場鬧劇,但對于當事人,卻造成了終身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

賽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方在慶:20 世紀 50 年代初,美國興起了一股所謂的“紅色恐慌”(Red Scare),認為共產(chǎn)黨人可能潛伏在任何地方,利用他們的身份,協(xié)助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世界的計劃。

威斯康星州的右翼共和黨參議員喬?麥卡錫發(fā)起了一系列調(diào)查,指控共產(chǎn)主義滲透了國務院、白宮、財政部,甚至美國陸軍內(nèi)部。

具體到奧本海默,他已經(jīng)其實被調(diào)查過多年,但并沒有支持他是共產(chǎn)黨員的證據(jù)。但因為他反對氫彈研制,他處于風口浪尖,而且曼哈頓計劃之后他已經(jīng)樹敵不少,比如在出口同位素問題上當面受辱的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后來斯特勞斯就假借聽證會,打擊奧本海默。

電影里也顯示了這一點。斯特勞斯在奧本海默這件事情為所欲為,但是他最后也成了犧牲品。他做商務部長的提名未獲通過。白手起家的他,從賣鞋開始,成了一個百萬富翁,最后在政治上產(chǎn)生影響,也許他真的適合做商務部長。但是,他的提名受阻,而在此之前從來沒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總統(tǒng)提名大部分就是走個過場。在幾個反對他的人當中,還有約翰·F.肯尼迪,當時還是個議員,來自波士頓,就是后來的肯尼迪總統(tǒng),他反對斯特勞斯,就是因為奧本海默聽證會這件事??夏岬峡偨y(tǒng)也是最早提議給奧本海默頒發(fā)費米獎的,但是他后來遇刺了,就由約翰遜總統(tǒng)給他授獎的。

賽先生:奧本海默聽證會的審判,后來是怎么平反的?

方在慶:聽證會的記錄解密之后,很多歷史學家都研究了這段歷史,包括舍溫和伯德在內(nèi)的許多人,都希望推動美國政府撤銷原子能委員會的決定。但當時的原子能委員一些成員的后代,不愿意讓自己的父輩的惡劣形象昭之于世,想法設法阻礙平反。去年12月的時候,拜登政府的能源部長正式宣布撤銷了原子能委員會聽證會的決議。

如何看待電影和歷史?

賽先生看完《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你是什么樣的感受?



方在慶:電影總體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電影是對奧本海默和曼哈頓計劃這一事件很好的宣傳。但我覺得再好的電影和事實之間還是有,因為電影要從很多材料里面提煉出讓大部分人看得比較分明的線索,這本身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另外,電影里面涉及的人物實在是比較多,如果不看這本書(《奧本海默傳》)的話,或對整個曼哈頓計劃,還有奧本海默生平不了解的話,看電影會有些挑戰(zhàn),因為電影里面絕大部分都是對話,而且大量人物也沒任何介紹,比方說萬尼瓦爾·布什,一般的觀眾可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做過什么。我也是之前有過一些研究,知道一些科學家的大概長相和作用,能辨認出來三十來人。

至于《奧本海默傳》這本書,我覺得看一遍是不夠的,你得研究,搞透了才可以,不然的話真是像看《紅樓夢》一樣,那么多人物,誰跟誰什么關系都搞不清楚。

說到電影,按道理講,愛因斯坦在整個曼哈頓計劃中的作用并不大,但電影的開頭與結尾是以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在湖邊的一個談話來呼應的,這本來是虛構的,但是如果離開了愛因斯坦的話,這個故事也就不完整了。

先生:為什么這么說?

方在慶:我們一般認為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也把愛因斯坦也稱為是“原子彈之父”。之所以這么提,是因為整個原子彈爆炸從理論基礎上講,就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e等于MC的平方,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的話,就是說一個很小的質量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也是人們事后領悟到的。實際上從在實驗室里發(fā)現(xiàn)核裂變,到最終造出原子彈,這里面要經(jīng)過太多的過程,涉及到數(shù)不清的技術、工程難題,沒有雄厚的資金,各類杰出人才的合作,是很難實現(xiàn)的,困難太多了,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提前就預知到的。

曼哈頓計劃結束以后,奧本海默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院長。電影鏡頭中愛因斯坦正在和哥德爾散步,奧本海默要去找愛因斯坦,然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董事會負責人劉易斯·斯特勞斯在旁邊看見了,本來斯特勞斯想好心介紹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認識,結果奧本海默說,我們早就認識了,不用介紹。后來愛因斯坦沒有和斯特勞斯打招呼就走了,斯特勞斯就認為可能是奧本海默跟愛因斯坦講了他的壞話。這就預示了奧本海默與斯特勞斯未來的沖突。

另外,奧本海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剝奪了安全許可以后,準備參加聽證會,與愛因斯坦有一個對話。愛因斯坦認為,奧本海默“沒有義務讓自己成為政治迫害的對象,他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果這就是她(美國)給予的回報,那他就應該轉身離她而去”。但是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他對祖國的認可,而愛因斯并沒有對祖國的認同。

賽先生:這種不同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方在慶:我覺得愛國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東西,跟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比方說,海森伯為什么在納粹上臺后還留在德國?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如果你了解了他的成長經(jīng)歷,很多事情就容易一些。在某種意義上,海森伯把他與德國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家庭從低層上升為社會中堅的歷史可以看成是一個縮小般的德國發(fā)展史。從19世紀下半葉起,尤其是1871年德國統(tǒng)一之后,德國作為一個真正的國家的名望和實力在不斷上升,成為一個歐洲的強國,他的家庭基本上也是同步發(fā)展的一種狀態(tài)。海森伯的爺爺是個鎖匠,他爸爸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大學,到中學教書,最后當大學教授,是自我奮斗的一個典型。所以他對德國和德國文化有一種認可在里面。但是愛因斯坦在成長過程當中,就沒有這個概念。

海森伯留在德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納粹遲早要垮臺,垮臺以后還是需要人來建設德國,物理學還要恢復,沒有人是不行的。

所以這里有好多認知是存在差異的,很難用同一標準要求所有的人,真實情況非常復雜。

賽先生:所以具體到個人,并沒有什么輕飄飄的必然選擇。

方在慶:我覺得很難。選擇愛國也沒什么不好,對自己國家的熱愛跟為人正直,跟堅持國際合作,我覺得并不沖突。

像普朗克,他愛德國,但他堅持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不能在犧牲別國的利益的情況下愛國,應該尊重別的國家,盡管他當時糊里糊涂地在臭名昭著的“93人宣言”上簽了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德國科學界被整個國際科學界排擠在外,不是科學共同體的成員了,大家不跟德國科學家打交道了。那么多有名的科學家、藝術家都在“93人宣言”上簽字,支持德國政府對比利時的入侵行為,跟野蠻人沒什么兩樣,所以大家就不跟你們玩了。

愛因斯坦沒有這些包袱,所以他作為德國科學界的代表,幫助德國科學團體后來慢慢恢復了跟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科學團體之間的聯(lián)系。但還是有德國科學家對被曾經(jīng)排擠耿耿于懷,像慕尼黑大學的索末菲。普朗克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要把以他自己名字設立的普朗克獎章,頒給德國當時的敵對國法國的科學家德布羅意。這需要非常高的道德勇氣。普朗克還主張國際合作,認為科學界是以工作貢獻大小來承認的,而不是以科學家的出身、種族、語言和國別來區(qū)分的。

所以,愛國和誠信、正直是不沖突的??紤]國家利益沒問題,但是不要損害他國的利益,愛國和誠信、相互合作,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愛國不是排他的。

電影中奧本海默不是還用了一個詞,說他媽的,我偏偏愛這個國家。

賽先生:最后,可以推薦一些與奧本海默或曼哈頓計劃相關的書嗎?

方在慶:當然。除了伯德和舍溫合著的《奧本海默傳》外,最值得推薦的是雷·蒙克(Ray Monk)在2014年出版的《深入核心:奧本海默傳》Robert Oppenheimer: A Life Inside the Center )。這本書很快將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蒙克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分析哲學中心的教授,在寫完《維特根斯坦傳》和《羅素傳》后,花了11年的時間,挖掘奧本海默的過去,解開了他的動機和復雜個性之謎。這本《奧本海默傳》也被譽為“迄今為止對奧本海默物理學最全面的研究”,可以與伯德和舍溫的書相互補充、對照來看。

理查德·羅茲(Richard Rhodes)的《原子彈秘史》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仍然是了解曼哈頓計劃和奧本海默的必讀書。這本普利策獎獲獎作品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原子物理學的發(fā)展、曼哈頓計劃以及原子彈的誕生。另外,他還以氫彈為主題,著有《黑暗的太陽:氫彈的制造》Dark Sun: The Making of Hydrogen Bomb),深入探討了核武器的發(fā)展歷史。

物理學家亞伯拉罕·派斯(Abraham Pais)的遺作《奧本海默的一生》J. Robert Oppenheimer: A life),對奧本海默的科學貢獻有介紹。派斯寫過愛因斯坦傳、玻爾傳,他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過,對奧本海默很了解。

科學史家大衛(wèi)·卡西迪(David Cassidy)專門研究美國物理學史,寫了一本《奧本海默與美國世紀》J. Robert Oppenheimer and the American Century),里面專門談到了奧本海默在科學上的成就。

如果想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般歷史有所了解,建議讀丘吉爾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The Second World War),這套叢書以第一手資料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導致使用原子彈的事件。

格雷格·赫肯(Gregg Herken)的《原子彈兄弟會:羅伯特·奧本海默、歐內(nèi)斯特·勞倫斯和愛德華·泰勒糾纏不清的生活與忠誠》Brotherhood of the Bomb: The Tangled Lives and Loyalties of Robert Oppenheimer, Ernest Lawrence, and Edward Teller)首次全面講述了開創(chuàng)核時代的人們的精彩故事,探討了原子武器研制過程中關鍵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和沖突。赫肯通過十年研究、訪談以及最新發(fā)布的《信息自由法案》和俄羅斯檔案文件,講述了這一幕后故事。

萊斯利·R·格羅夫斯所著的《現(xiàn)在可以說了:曼哈頓計劃的故事》,早就有中文譯本,對于曼哈頓計劃的領導和組織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另外,對于格羅夫斯和奧本海默之間的關系,也有多本專著。比如,詹姆斯·庫奈特卡(James Kunetka)所著的《將軍與天才:格羅夫斯與奧本海默——制造原子彈的神奇搭檔》The General and the Genius: Groves and Oppenheimer - the Unlikely Partnership that Built the Atom Bomb ),揭示了兩個非凡的人是如何完成 20 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壯舉的。


還有一本書從技術角度介紹了曼哈頓計劃期間面臨的科學和工程挑戰(zhàn)。是由莉蓮·霍德森(Lillian Hoddeson)、保羅·W.亨里克森(Paul W. Henriksen)、羅杰·A.米德(Roger A. Meade)和凱瑟倫·L.韋斯特弗爾(Catherine L. Westfall)合著的《關鍵裝配》Critical Assembly: A Technical History of Los Alamos During the Oppenheimer Years, 1943-1945》。這本書介紹了促成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的技術研究。作者探討了二戰(zhàn)期間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工程師和軍事人員的“關鍵組合”如何相互協(xié)作,融合各自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大規(guī)模研究方法。這項研究的特點包括:強烈的任務導向、多學科團隊合作、利用工程技術擴展科學家的傳統(tǒng)方法,以及針對戰(zhàn)時期限的試錯方法。對原子彈發(fā)展感興趣的讀者會在這本書中發(fā)現(xiàn)許多以前未曾披露的細節(jié),而對更一般的科學史感興趣的讀者則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了解當代科學技術基礎的重要資料。

上述資料應有助于人們了解與曼哈頓計劃、奧本海默的作用以及更廣泛的歷史背景相關的主題。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nèi)容
訂閱Newsletter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GO
精品黄片在线免费观看,制服丝袜亚洲无码在线视频,亚洲激情潮喷视频,国产一级黄片免费观看视频 www.sucaiwu.net